第三章:王船山氣論進路中的形上學思想 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杜保瑞
|
論 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
第三章: 王船山氣論進路中的形上學思想
本章節次: 前 言:
本節將以船山在氣論進路中的形上學思想之建構為討論主題。此一氣論進路 的船山形上學,是繼承自張載學的傳統,但也是自漢代以來,中國氣論思想持續 發展的結果,當然它經過了宋明儒的環節,而成就了儒家氣論的一個強有力的型 態。氣論作為中國哲學認識世界的一個主要的討論側面,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力,船山對氣論思想的處理,還主要用來藉以攻擊道佛思想的題材,藉著對氣的 形上學理論之觀點,大力地批評了道家、道教、佛教各家的形上學體係,而氣論 本來是中國哲學除了佛教以外的共同傳統,船山卻以他在易學進路的儒家形上學 觀點的解釋下,批評了他家的形上學理論,所以船山必然也會藉氣論思想建構一 套儒家形上學體系。本章之主旨即在揭露船山所處理的此一氣論的思想體系,討 論其在中國氣論傳統下的氣思想,所轉化而出的儒家形上學之內涵。
對於任何一位哲學家的形上思想體系,研究者可以從諸多面向去介紹,我們 很難說那一種研究架構是對那一位哲學家思想體系的最完整而全面的研究角度, 只能從研究者的討論目標上去各自進行而已。本論文在「易學」進路之外又以船 山的「氣論」為研究其形上學思想的進路,並不表示船山的「易學」進路之不足 ,更不表示船山沒有了其它的進路,而是因為船山對他家的理論批評,尤其在形 上學思想的高度上的批評,多為藉氣論觀點的解釋入手的,至於藉「易學」理論 之批評者,固為批評的主力,但仍混雜卦理之論與形上學原理之論者多矣,故而 必須再由「氣論」的研究角度來認識這些批評的議論重點。而就船山整體的形上 學思想體系而言,其實還有許多的研究面向,也不只易學及氣論二者而已。例如 對「中庸」、「大學」解釋系統的進路,以及對「宋明儒功夫理論」之爭的解釋 進路,都是可以展現其形上學觀點的角度,然而我們重視的是他的形上學內容及 對他家的批判的這一個研究角度,而「易學」與「氣論」正是此一工作的焦點, 所以我們在船山的「易學」進路的形上學建構之外,還要展現他在「氣論」進路 的形上學理論建構的觀點,以作為整理船山形上學綱領性理解之基礎。
本章概分五節,各節重點如下:
說明船山認為整體存在界的存在是一個氣化的世界,氣之存在有無形之虛象 與有形之實象,然其為實有者則一,且其實有之義乃在其為一健動不息的流行之 世界,其健動故有實,其實有乃不虛,其太虛乃一實而已,形不形之間乃氣之聚 散之別,其為氣之存在乃是一體皆實者。
說明船山對於整體存在界的存有實況中之本體觀點,乃是一個在氣言之則為 陰與陽和之一氣關係,在理言之則是一個氣與神和之理氣合一論,是故作為存在 者,必定是作為有理在的活動者,整體存在界便是一個太極渾淪大化流行的太和 世界。
說明船山對於生命存在的生死問題的觀點,認為生命存在是以整體存在界之 理氣存在為其大結構者,是以生死之事是氣之聚散而已,是氣之伸息為神屈消為 鬼的一陰一陽之作用而已,故無生滅而只有終始,言終始則言其終而有始始而有 終之生命循環而已,不過循環者是一氣周流之循環,而非鬼神魂魄之循環,故不 可拘拘於一體之長生。
說明船山本體論觀點中對於性與善與惡之言說觀點者,是以「繼善成性」說 性與善者,於是言善者是在一陰一陽之繼之有常之際中言其有所作用之善義,言 性者是在氣聚有形而生為人為物之際,而言其理氣結構中之必有此理者言,由於 世界是健動實有的,故必於作用之繼之以常之中顯其為善者之仁義禮智之性,故 而人之性善是太極渾淪氣與神和之理氣結構下的必有之事,因而惡之出現只在自 繼其善之繼之不有常之攻取之際而有者,而天道作用不息,所以人道之性命亦日 新,效其日新繼其有常便是聖人事業,若不知於時位之變而順其為變者則小人之 事也。
說明船山對於人道功夫論的觀點,是以整體存在界之價值本體乃為有善無惡 之結構者,然而人道之作用則正在於彰顯此一本體結構之本義,因而人道廣大於 天地之間,整體存在界之有善無惡之實義其實掌握在人道功夫之中,而基於有善 無惡的本體結構,則人道之功夫提起只在志於仁之作用與否而已。 以下分述之。
論 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