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學 道家哲學 大乘佛學 禪宗哲學 當代方法論 一般論文

周易六爻與國學智慧的整合

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杜保瑞 

向上 ]

中國哲學中的自由與命定論 ] 儒家工夫理論的進路與型態 ] 概念思辨的存有論 ] 中國哲學的宇宙論思維 ] 實踐哲學的解釋架構 ] 中國哲學的基本哲學問題與概念範疇 ] 中國哲學的知識論問題意識之定位 ] 二十世紀的中國哲學與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哲學 ] 理解在實踐哲學中的作用 ] 實踐哲學的檢證者邏輯 ] 東方人生哲學多元真理觀的方法論探究 ] <中國哲學真理觀中的檢證問題> ] 作為文化大國的文化建設 ] 高階中國管理哲學 ] 論儒家與法家的會通 ] <菜根譚中的儒老莊和合智慧> ] 論中國大乘佛教思想與中國儒道哲學之間的關係 ] 論儒耶對話在真理觀上的不可溝通性 ] 論韓非子法家思想的內在理路及其與儒道的關係 ] 周易六爻時位與中華國學 ] 三教會通中的選擇性問題 ] 中國管理哲學的理論與材料 ] [ 周易六爻與國學智慧的整合 ] 以周易六爻的階層邏輯談中國生命哲學的真理觀 ] 人物志中的老子智慧 ] 對本體論概念使用的討論__兼論楊國榮教授三書的寫作特質 ] 對星雲大師談觀世音菩薩的反思 ] 近代六十年來臺灣大陸海峽兩岸中國哲學研究 ] 實踐哲學的檢證邏輯 ] 中國哲學的解釋架構與檢證邏輯 ] 追求真理觀的文本詮釋進路之中國哲學方法論 ]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____以四方架構為中心 ] 國科會大陸禪學 ] 國科會功夫境界 ] 書評 永恆與現實之間 ] 東方哲學是追求理想完美人格的哲學教育 ] 中華文化氛圍中的哲學人的專業倫理問題 ] 從孔子思想談終身學習的理念 ] 弟子規的教育思想在現代社會的應用 ] 中國傳統價值觀中的理想人格理論 ] 菜根譚的乾坤人生 ] 中華文明與《菜根譚》的簡約生活 ]

檔案下載

周易六爻哲學與國學智慧的整合[1]

 

 

 

 

 

 

台大哲學系教授杜保瑞

一、前言:

 

  《周易》思維的詮釋角度眾多,有宇宙論問題,指其進入中醫、氣象、天文、曆法學中的知識推演者,也有本體論問題,指其作為儒道共同價值之源流者[2],當然更有命運預測的內涵,以及人生問題的指導思想等。本文之研究,將從《周易》六爻爻位的架構進入,討論人在社會體制的不同位階的命運處置問題,並從中結合中華國學的智慧,導入六爻詮釋之中,以提供《周易》思維與國學智慧結合的整體觀念。

 

  《繫辭上傳》第一章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筆者以為,《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的六爻上下位階,就是呈現這個道理。在《周易》上下卦由初至上的六爻爻位中便有「貴賤列等」,不同爻位則是「動靜有常」,掌握到固定的原則則吉,違背其固定原理則凶。此處之原理原則,則是乾坤兩卦六爻角色的基本型所呈現出來的,它同時發展為其它六十二卦的上下位階之吉凶原理。本文之作,即是要將這個上下爻位吉凶原理,結合儒釋道三家的基本哲學智慧,提出人生指導建議,發揮易學與國學相輔相成的功能。

 

  在儒釋道三家的體系中,宜有出世的與入世的型態之區分,入世型態指得是生命的理想以追求社會體制的圓滿為目的,個人的完成以完成在社會角色扮演上為前提,儒家及道家老子,追求經驗現實世界家國體制的目的,就是入世的型態,這個型態,與周易思維就在體制內談吉凶禍福的宗旨是一致的。至於道家莊子,以及佛教,則是出世的型態。莊子不以社會世俗標準衡量自己的人生,人生也不以追求社會體制的圓滿為目的,甚至是追求神仙的意境,這些就超出了現實世界的可能性了,可以說,易經體制階層的思維是不適合莊子哲學的。然而,體制中會有不得志者,甚至是非關體制的角色,這時候,就是莊子哲學可以扮演角色、派上用場的時候了。就佛教而言,更直接是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業,因此沒有社會體制的框限,更不為體制的成就來服務,人生的終趣還在彼岸,只是人生一遭,不要荒廢,仍要追求超越,成佛果位,就在人身。以此,以體制角色定位人生的易經思維,跟佛學就關涉很少了。其實不然,體制只是人生的一個側面,雖然正是社會角色的核心側面,但是,人生的一生,並不是只有社會角色一種問題而已,人生關涉到的問題很多,特別是生死與命運的問題,就不在六爻架構中思考,然而一旦以六爻位階為思考人生問題的架構,就可以藉由佛教的智慧予以安置,雖然如此,人生處於二三四五的時候,是不會去想生死及命運的問題的,若非走到六爻,這個問題是不易浮現思緒之中的,當然,一旦浮現,佛教就派上用場了。

 

二、周易上下六爻的角色扮演原理

 

  解卦的重點很多,主要看解卦者自己的需求而定,可以側重卦爻辭義的象數必然性演繹,可以認為卦爻辭全然只是偶然性命運結果,也可以主張全卦之卦爻辭有一結構原理以為時位邏輯,而用於人生指導之上。筆者解卦,主要從人生問題的解決的角度進入,即是以六爻有其固定時位邏輯,或由初至上之時間性發展歷程,以及由下而上的不同尊卑地位,在社會國家機關體制的上下階層中,各爻有其固定的角色邏輯以及吉凶禍福[3]。首先,上三爻為中央為高層階級,下三爻為地方為基層階級。這就是,初爻是剛入組織的新鮮人,此時角色扮演以沉潛及學習為主,勿好出風頭。二爻在基層授權任職,以承擔能得榮譽為主,切莫逃避任務。三爻暫時性閒置,此時以忍耐及等待為主,切莫作亂。四爻上升高位,中央大員,有權有勢,角色以合作及收斂為主,不能邀功。五爻為最高領導,國家之君主,公司之老闆,行動以政策及人事之決斷為主,無此能耐者切莫竊占此位。六爻尊貴之位,卻無實權,人生以快樂及修養為主,不要再貪攬事功。

 

    乾初九,潛龍勿用,就是學習為主。坤初六,履霜堅冰至,就是提醒眼光要放長遠。乾九二,現龍在田,坤六二直方大,都是講承擔責任。乾九三夕惕若厲,講爻位的危險,坤九三含章可貞,講此爻的忍耐精神,顧全大局,關鍵都是爻位不好。乾九四或躍在淵,言其位高心不實;坤六四括囊,言其幹練及收斂。乾九五飛龍在天坤六五黃裳元吉,皆言其已登君位。乾上九亢龍有悔,言其時非我予,感嘆萬千。坤上六龍戰於野,言眷戀大位導致戰爭。從乾坤兩卦的爻辭所見,就是六爻時位的角色及命運邏輯,清清楚楚,六十四卦言情境,言命運。本文之作,言處置的智慧,提建議,依儒釋道三教的智慧,結合易經六爻時位的情境背景,交互運用。

 

    依此原則,儒釋道三家的人生智慧,就有了它重點發揮的爻位。一般說來,初爻尚未定性,廣學多聞即是要點。二爻基層主管,以儒家承擔的服務精神為主。以上一二兩爻,在周易各卦的討論中,已十分精采深刻。然而,第三、六兩爻,就很需要經由其它國學治會加強思維。至於四五兩爻,則是可以提升功力。例如:三爻多凶險,關鍵就是上不上、下不下,如能有莊子逍遙的智慧,便不致如此。四爻中央大員,近君側,以老子的智慧便應對正確,加強功力。五爻君位,若非有人事管理能力,以及政策決斷能力,實在不宜此位,因此人物志是其寶典,可增強實力。六爻退出職場一線主管位子,要反思人生、追求福德,世俗一切要能放下,此時莊子及佛教的智慧正能供應無窮,補其不足。

 

  以下,將針對此處所述,將國學各門宗旨及精要述出,並說明如何強化或補足易學思維的有限性。

 

三、儒家哲學的理論與應用

 

  儒學的理論就是經驗現實世界的社會國家哲學,強調國家以行仁政為目的,個人以做君子為理想,君子即在社會體制內為社會服務,進入職場,扮演角色,可以說,上下六爻都是儒家君子有角色扮演的所在。不過,儒家以服務社會為人生的目的,願意在各個工作岡位上擔任辛苦的責任承擔者,在周易六爻的所有位階中,第二爻最適合盡忠職守任勞任怨的儒者承擔,以儒家的哲學智慧,放在第二爻的爻位扮演上,比較安全,不會有智慮不足的現象。至於同是官位的第四爻,當然應有儒者胸懷,但是,更重要的恐怕是需要老子的智慧。關鍵在於懂得官場險惡,知所進退,福德併美。在第五爻而言,當然也是儒家的責任,但儒家蘊育於封建體制中,對君王的效忠是其根本性格,所以當儒家談君王角色的時候著重的是儒家對國君的期許,而非自己位階於此,因此在這方面的討論顯有不足,不若人物志,以及黃老道家。就第三爻和第六爻而言,儒者的勇於承擔精神,顯然與這兩個爻位的基本命運邏輯有所牴觸,以儒家理念運用於此,反生障礙,三之凶險、六之悔吝,多半就是知承擔之進不知避難之退的儒家性格使然。因此,君子位於三、六兩爻時,應多通莊子與佛理為上。總結上言,儒家所有的理念精華,都可以用在第二爻位上而不致有誤,可以說,第二爻就是儒家的哲學為上。

 

  第二爻在基層承擔責任,在地方第一線服務社會,在職場有自己的專業,對自我的角色認知就是認真服務,肯定自我,獲得榮譽。有理想有抱負的儒家,就是追求這樣的角色。

 

四、老子哲學的角色與應用

 

  老子哲學是入世的學問,是做為領導者的哲學,領導者不一定要是第五爻,只要掌握領導者智慧的人物就是組織中真正的領導者。真正的領導者,有最好的理念,知道組織應走的道路方向,又有帶人的智慧,能團結最多優秀人才,為團體服務。為組織人才,要懂得謙讓,把好的位子讓給別人,自己居於次位,協助高位者,完成任務,不邀功,不為己私。這樣看來,第四爻就是老子哲學最好的表現舞台。第四爻高居中央第一線主官之位,上有君王,下攝下卦三爻,對下而言,直接代表國君,對上而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對同事而言,大家都在第四爻位居要津。這是一個高難度、危險大的角色,要懂得功勞推於君王,權力與其它第四爻同事分享,利益分給下三爻幹部及群眾,果能如此,則能穩居高位,發揮才幹,實現理想。上層、同層、及下層都接受他,喜歡他,因為他不爭功而將功勞推給五爻領導,因為他不爭權而將權力分享給其他第四爻,因為他不侵占利益而將利益送給部屬與群眾,他這就是給而不取的哲學,「夫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4],只要是人性有有所貪愛的事情他都不侵占,都送給別人,「寵利毋居人前,德業不落人後」[5],辛苦的事情自己來做,利益的事情別人去享,這是儒家的理想的更極致的展現,關鍵在於認識到人性的負面現象,人都好名、好利、好表現、又見不得人好,尤其是人才,甚至是國君、長官,老子的領導者智慧就是要來團結人才,人才又有私心,給而不取就是駕馭之道,尤其是第四爻之要津之位,乾之九四「或躍在淵」,坤之六四「括囊」,都反映了此位之為難。然而,有理想又有能力的人才都會走到這個位子,只有到了這個位子才能施展抱負、服務天下,所以,邦有道卻坐不上這個位子就是能力不足,而邦無道又要坐在這個位子就是危險,不是深黯人性、通透權力的人物是難以駕馭此職的。這些思考,在儒家的作品中不是沒有,但不是要項,總是以使命與承擔帶過,只有老子的智慧,「損之又損,以至無為」「夫惟不爭,故無尤」「夫惟不居,是以不去」「不敢為天下先」能提出真正有效的處事智慧,這些,也都是坤卦六四「括囊,無譽無咎」的具體作法。

 

  總之,第四爻是中央大官,非基層環境可比,複雜糾纏,無有深透人性惡的一面之智慧,不足以穩居此位,老子哲學正是深研於此的最佳智慧寫照,要以《周易》第四爻的身分定位人生時,老子哲學就是最好的工夫心法。

 

五、莊子哲學的理論與應用

 

  《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三爻,多半是凶險的,糊塗的、冒進的、闖禍的、叛亂的、與敵人交戰的,都是此爻,《繫辭傳》已明言三多凶,關鍵就是,《周易》是階層倫理的尊卑思維,一切人事命運在體制中論斷,然而,第三爻正是上不上、下不下的位子,只有儒者思維的角度,就是進退失據的命運,儒者總是急於成就,關切自己的實踐效果,一旦被邊緣化到第三爻位,常常會因急躁而惹禍,並且,對於繼續晉升充滿殷切的期盼,時日一久,修養不夠的,就要怨天尤人,得罪君上。這一切,都是在體制內期許自我之後的問題。莊子哲學,正是非體制性的哲學,個人主義的哲學,追求人性的自主,否定體制的功能,看破政治的虛偽,批判君王的劣行,放棄淑世的信念,主張一切放任就好。既然如此,位階之高下就不是問題,莊子型態的智慧,本不入世為官,既不就仕,焉有位階之上不上、下不下的焦慮問題,身處三爻,正合我意,雖在地方基層,卻不必承擔第一線的重責大任,如第二爻者,又只在地方基層之故,沒有中央高層的複雜糾纏,不必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只要顧好自己的需求即可。其實,放下了體制性角色扮演的自我要求,捨下了社會世俗的眼光,第三爻正是追求自我的人生階段,可惜人都不能滿足,都想向上,一旦不成,便怨恨長官,製造自己的危險處境。又或者,見不得第二爻好,老是批評,讓人不悅,想辦法對付他,也就為自己惹禍了。

 

  道家莊子,正是追求自我的型態,快樂就是他的價值,世界是造化的偶然為之,沒有目的性,生命是被造化遊戲而有的,「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就是莊子對人生的實況描述,生死都是回到造化,再自然不過,歡欣接受,不懼死亡。至於活著的這一生,前半段工作,後半段玩樂,這樣就好。經歷了第一爻第二爻的階段,走到第三爻。或是經歷了第一爻,沒有做過第二爻,資深了以後成為第三爻者,人生也過了大半。以上兩種情況,正是追求適性逍遙的時刻,只要不再有上爬的念想,人生至此留在第三爻位階,花少分的精力應付公事,留下大部分的體力追求自己的快樂,旅遊、讀書、陪伴、鍛鍊,做的都是自己快樂的事情,待在第三爻正可以實現這些理想,何樂而不為?何須忌妒二爻以致交惡成仇,何必怨懟四爻以致對立衝突?則《周易》六十四卦中大多數命運為凶的第三爻就能解脫了,關鍵就是不再以社會世俗的位階標準看待自己的命運而生遺憾之感,不以世俗的角度評價自己人生的定位,解除天刑,那是儒者的桎枯,這樣也就不再會有命運的凶險了。

 

  莊子哲學,正是第三爻的救星。當然,有儒者性格的人是放不下的,不過,儒者性格者也應該要有看透世局的智慧,如果局面真的不可為,則只顧好自己正是必須的道路。

 

六、佛教哲學的理論與應用

 

  佛教講因果業報,加上輪迴,形成生命的哲學。《易經》是體制內的哲學,是入世的哲學,佛教則是出世的哲學,雖是出世哲學,卻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業,然而,周易爻位都是體制內的角色,尤其是第二、四、五爻,都在位階之中有明確的角色任務的人,所作所為有一固定的規範。角色要扮演,責任要承擔,任務要完成,沒有甚麼打折扣的空間。即便是第三爻,也仍有任務要完成。不過,第六爻就不同了。第六爻遠離要職,沒有專責的角色,在體制中並不被期待有所作為,若仍有所作為,便是對二、三、四、五的蔑視,最好的辦法,就是只管自己的快樂,兒孫自有兒孫福。這樣的角色,正好是佛教思想可以貢獻的時機。綜觀一生,放下對名位的執著與眷戀,安於無事一身輕的階段,享受人生難得寧靜的時刻,不再掌握任何社會資源,依據自己尊貴無比的地位,對他人提供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且不有布施相,絕不以社會角色的功績榮耀作為布施的目的,以慈心待人,讓眾爻位的人物獲得無須回報的關愛,溫暖照顧眾人,雖無位、無權、無利賞之資源,卻仍受人歡迎,快樂無比。總之,補社會資源之不足,以慈善家而非事業家的角色入世奉獻,這就是第六爻取之於佛教智慧可以有的角色扮演邏輯。

 

七、人物志哲學的理論與應用

 

  易經是入世的智慧,體制的哲學,《人物志》亦然。《人物志》是從官場上以人事管理的角度說人才分類以及互動的智慧寶典,既有君王的角色邏輯,又有一般人才的職掌分類。《周易》六十四卦中,第五爻位者就是君位,然而許多環境不佳的卦象,關鍵就是第五爻失職造成的,如何做好第五爻?《人物志》正是討論此事的作品。第五爻除了自己如何做好最高職位的角色邏輯之外,更有任命大臣、管理幹部僚屬的能力要全備,為求落實這樣的能力,《人物志》正好全面地提供了必要的訊息。當然,第五爻位除了掌握《人物志》所有人事智慧之外,還有政策的理念必須具備,而政策背後是理想,政策具體是知識資訊,知識與資訊可以要人提供,理想必是與生俱來。許多坐上五爻之位的人,只是為求大位,而非有理念者居之,其結果,沒有政策的覺悟,只求權勢,短期尚可作威作福,長期下來,走不出治理的格局,便會失去群眾,自取其辱之時不久矣,關鍵就是,要知政策。

 

  第五爻位的知政策能力,就是關愛百姓的理念之落實,根本價值缺乏,政策只有偏鋒,短視,但是否真愛百姓,發自於內,並非外飾可成。因此,若無此強大理想,留在第四爻服務人群,以專業能力施展才華,這樣才是安穩正確之道。一味求高位,雖能掌權,卻無法掌舵,自取其辱,更誤其國,不智甚矣。

 

  第五爻位的人事能力,可以取經於《人物志》。《人物志》強項在分類的認知,以及各類人才的晉用之道,至於國君和臣下的關係,法家哲學更有見地,唯法家哲學重在富國強兵,治國禦下以富國強兵為唯一考量,個人成了工具,這與儒家理想不同,固有爭議,但是適度地維護組織的強大,依然是重要價值,此時,法家禦下之術,也是《易經》第五爻位者值得補強的能力。

 

八、法家哲學的組織管理之運用

 

  以《韓非子》書為代表的法家哲學,強調國富強兵,可以說是先秦諸子中唯一真正以組織目的為要的理論,儒家固然要經營國家政權,但都是以君子知識分子的身分提出治國理想,固然有對君王行仁政的要求,但也只是理念的提出,而缺少君王治理天下的技術觀點,甚至更是以德治為最高價值,而少論及官員權臣惡徒的治理技巧,同時,君子個人的成就與國家的治理同樣重要,但法家則不然,國家是唯一的目的,個人都是工具,德性不如戰功,所以法家哲學是唯組織目的的理論,正是君王必備的統治技術,因此正是第五爻的君位之所需,其重法重勢重術,都是人主之所需,關鍵就是,權力的大餅人見人愛,尤其是小人的覬覦,若無堅毅的性格獨斷的處置,沒有部君權旁落的,一旦旁落,沒有不政治混亂的,其結果就是國家不保,天下動亂,因此,不就君位則已,一旦坐上此位,絕對不能不維護體制的穩定,儒家德治固其理想,陽儒陰法卻是王朝的真相,人主不備此術,任由權臣侵權,結果就是忠良被戮,國主身危。因此,第五爻不是一般的能力可以擔任的角色,而這其中的現實殘酷,只有韓非子明言及此,也正是第五爻必須要有的管理智慧。

 

九、菜根譚的理論與應用

 

  《菜根譚》是明代作品,集合儒道兩家的智慧精品,並沒有輪迴的觀念涉入,故而非佛教智慧,唯於意境的品味,通於三教。就《周易》六爻而言,《菜根譚》幾乎都有警語,事實上可以將《菜根譚》的語句編入六爻思維中,且能得其一一相應的詮解之效。如此既有助於六爻思維,亦能使《菜根譚》辯證深奧的詞語易於理解,關鍵就是將其應用時位定位在六爻位階之中。

 

十、結語

 

  《易經》思想博大精深,然而,沒有善體會者亦難明言其奧義深旨。又,雖然彰顯了周易哲學,不去更廣大精深的中華國學交互運用,卻是精神資源的最大浪費。筆者有幸研讀這些經典,也經過無數的課程講授,逐漸發現國學智慧的交互融貫之途,本文之作,即是課堂講授的內容,筆之為文,以為交流討論之需,敬祈指正。


 

[1] 本文為參加<第八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而作,20160429~0430,中華民國易經學會主辦,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協辦。

[2] 如繫辭傳第七章:「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澧﹔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3] 參見繫辭下傳第九章:「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也。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4] 《老子》文句。

[5] 語出《菜根譚》。